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 庆祝全总成立100周年·巡礼 多年来,山东工会始终奏响“劳动光荣、工人伟大”的时代强音—— 加强思想政治引领 凝聚职工奋进力量 县级以上政府将“产改”纳入本级发展规划;通过“一函两书”制度对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予以督促整改;明确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……3月20日,《山东省实施〈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〉办法》修订通过。这是山东省总工会贯彻落实工会法生动实践的又一注脚。 翻开山东省总工会编著的《图说百年山东工运》,一张张珍贵的历史照片、一件件难忘的历史事实,生动呈现了山东各级工会组织组织动员全省工人阶级为中国革命、建设、改革、复兴的宏伟事业作出的贡献。 时代在变,初心不改。如何引导广大职工听党话、跟党走?如何组织动员广大职工建功立业、创新创造?如何在履行工会基本职责上提质增效?这是山东工会不断探索的课题和奋进的方向。 求索奋进始终如一 暮春时节的济南五龙潭公园,曲水流觞、万柳翠绿、游人如织。伫立在苍松翠柏中的王尽美、邓恩铭塑像,无声诉说着早期山东工人运动的艰难求索和不屈斗争。 1921年,中国共产党成立。同年,王尽美等人组建了山东第一个工会组织——津浦铁路济南大槐树机车工厂工人俱乐部。随后,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山东支部、矿业工会淄博部等工会组织相继成立。 ▲油画《济南大槐树机厂工会成立》 1940年8月6日,山东省职工抗日联合总会(即山东省总工会)在沂蒙抗日根据地诞生,这是山东工运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,从此全省有了统一的工会组织。 ▲《大众日报》报道山东省总工会成立 进入改革开放时期,山东各级工会组织动员广大职工在经济建设主战场建功立业,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。同时,按照“组织起来、切实维权”的工作方针和“促进企业发展、维护职工权益”的企业工会工作原则,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。 近年来,山东工会锚定“走在前、挑大梁”,组织动员广大职工群众积极投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火热实践,在全社会唱响新时代“咱们工人有力量”,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贡献智慧与力量。 克服困难勇攀高峰 春季的齐鲁大地,生机勃发。以凝心铸魂、建功立业、产改攻坚、工惠暖心、法律援助、阵地提升、工助和谐、大抓基层、数智强会、党建引领为主要内容的“十大行动”正在火热开展。 遥望历史,新中国成立后,山东各级工会广泛团结、教育、动员广大职工以主人翁姿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,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。 青岛国棉六厂职工郝建秀创造了7个月细纱皮辊花率平均仅0.25%的新纪录,“郝建秀工作法”在全国各地纺织企业普遍推广。青岛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高级经理、桥吊专家许振超钻研出“振超工作法”,从一名普通码头工人成长为“人民工匠”。 ▲郝建秀讲解她的细纱工作法 近年来,山东省总工会在推动重点项目落实上聚焦用力,联合开展“十强”产业劳动竞赛。2024年,山东省总工会组织开展100项“聚力强省建设·建功高质量发展”创新创优劳动竞赛,参赛职工超408万人;统筹推进四级工匠学院体系建设,累计建成100个省级工匠学院,组织开展“十万产业工人大培训”活动;构建全省统一的职工创新创效服务基地,激发广大职工创新潜能和创造活力。 产业工人队伍是支撑山东建设制造强省、创新强省的重要基础。山东省总工会全力培育工匠人才,持续深化“齐鲁工匠”建设工程,健全完善工匠人才培育体系,加强省、市、县、企业四级工匠学院建设,大力培育以“鲁班首席工匠”、“齐鲁大工匠”、“齐鲁工匠”为引领的各级各类工匠人才,带动更多产业工人走技能成才、技能报国之路。 完善机制情暖职工 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,用心用情为职工办实事、办好事,是山东各级工会始终挂在心头的职责所系。 1994年4月,山东省总工会把元旦春节送温暖活动拓展为送温暖工程;1997年,全面开启“金秋助学”活动……进入新时代,山东各级工会坚持职工需求导向,做强主责主业,健全维权机制,强化阵地建设,切实增强职工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 近年来,山东省总工会持续健全“普惠性+特殊性”维权服务工作体系,叫响做实工会法律监督、法律援助、送温暖、送清凉等工作品牌,用绣花功夫开展“十万一线职工疗休养”、“一线职工求学圆梦”、子女托管托育等工会服务,不断提升职工群众的“幸福指数”、“满意指数”。 进校园、进机关、进企事业单位、进车间班组……山东省总工会深入实施职工群众思想政治引领建设工程,更好发挥工会“大学校”作用,创新性开展“凝心铸魂 齐心筑梦”行动,创新打造“劳模工匠进校园 同上一堂思政课”宣讲品牌,让“中国工人大思政课”行走在“车间”,徜徉在“云端”,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走进职工和学子心灵深处。 只争朝夕,不负韶华。山东省总工会将勇做新时代泰山“挑山工”,奋力谱写山东工运事业新篇章。
来源:全国总工会、工人日报